西红柿沾花

西红柿蘸花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技术,用于提高西红柿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然而,这项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药量控制问题

蘸花药液量过大可能导致植株营养大量运输至花穗,造成长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酸增加,以及果实果柄处形成离层,引起落花和落果。

药液的强内吸性使其容易通过维管束系统向上运输,积累到一定量后可能导致西红柿心叶出现硬、脆、小、卷等现象,发生激素中毒。

果实品质影响

蘸花对花朵的危害较大,尤其是对尚未开放和开过的花朵,可能导致畸形果、空洞果、大小果多,精品果少。

蘸花药液滴落到叶片上可能造成药害,即使滴落到土壤中,也可能在浇水后被吸收,影响植株生长。

使用浓度和方法

2,4-D(2,4二氯苯氧乙酸)和防落素是常用的蘸花药,能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但使用浓度需严格控制。2,4-D的使用浓度范围为10-20mg/L,具体浓度需根据季节温度变化调整。温度低时浓度需提高,温度高时则降低。严冬用18-20mg/L,早春用14-16mg/L。浓度过低保花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易导致僵果和畸形果。

使用方法有涂抹法和浸蘸法。涂抹法是在上午8-10时,用毛笔蘸药液涂到花柄上。浸蘸法是把基本开放的花序弯入盛有药液的容器中,浸没花序后立即取出,并将留在花上的多余药液轻轻震掉。浸花的浓度应比涂花的浓度稍低些。涂抹法比浸蘸法效果好,但较费工。

其他注意事项

使用蘸花技术时,应避免药液滴到茎叶上,因为即使是较低浓度的药液也会引起幼芽和嫩叶卷缩,产生药害。

每朵花只可处理1次,重复处理易造成僵果或畸形果。为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通常在配制药液时加入少量红色颜料作标记。

建议

严格控制药液浓度:根据温度变化调整蘸花药的浓度,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选择合适的使用时间:在开花当天使用蘸花药,避免在开花前使用,以免抑制生长,形成僵果;开花后使用则可能导致果易开裂。

精细操作:在蘸花过程中,要确保药液均匀分布在花柄上,避免药液滴落到叶片和茎上,减少药害风险。

结合其他管理措施:蘸花技术应与其他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蘸花技术带来的风险,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