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叶斑病
芹菜叶斑病,也称为早疫病或斑点病,是一种由 芹菜尾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老叶比新叶更易染病。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的黄绿色水渍状病斑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斑外缘变为绿褐色,中间灰褐色,叶片逐渐干枯。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会产生灰色霉层,但无黑色斑点。叶柄上的病斑为灰褐色,长圆或条状凹陷。
防治方法包括:
种子消毒:
使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捞出晒干后再播种。
轮作:
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以减轻病害。
降温排温:
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避免大水漫灌。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应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可选用药剂有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
此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等农业管理措施也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建议在种植芹菜时,注意以上防治方法,以减少芹菜叶斑病的发生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