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简介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传统小吃,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共98个品种。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
狗不理包子的历史
狗不理包子始创于1858年,当时,在天津郊县有一户农家娃乳名叫“狗子”。“狗子”十四岁时来到天津学手艺,练就一手好手艺后便自己摆起了包子摊。他发明了水馅半发面的工艺,做出的包子吸引了十里百里的人们都前来吃包子,“狗子”忙得顾不上说话,人们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这样天长日久人们就把他的包子铺叫“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的制作工艺
狗不理包子的制作方法是将面粉与酵母粉掺在一起,用水和成面团并醒发;猪肉洗净剁成肉末,加入酱油、盐、料酒、葱姜末、味精、香油顺时针搅动;再倒入少量骨头汤或是冷水,边倒边顺时针搅动,搅成至黏性即成馅料;将醒发好的面团揉匀揉透,分成面剂擀圆,做包子皮,把馅料放入包子皮的中间;收边捏紧,即成包子生坯;将包子生坯摆入蒸锅中,冷水入锅,旺火蒸熟出炉即可享用。
狗不理包子的荣誉
199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狗不理服务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11月,狗不理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百年名点;2009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政府公布狗不理包子为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
狗不理包子的品种
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共98个品种。
狗不理包子的文化价值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