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苗发病

豆角苗可能发生的病害有以下几种:

炭疽病

发病症状: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染病后,幼基上出现短条状或梭形斑,褐色至红褐色,稍凹陷或龟裂,终致幼苗枯死,患部出现小黑点。成株期叶片染病后,出现圆形至不定形病斑,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色,湿度大时呈现朱红色小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在种子内越冬。播带病种子后,幼苗即染病,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接触传播。气温20度及相对湿度95%以上时,最易发病。当温度高于27度,相对湿度低于90%时,很少发病。在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重茬、种植过密的地块及多雨、多露、多雾、低温环境条件下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播种时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合理轮作,有条件的进行与粮食作物轮作或与葱蒜轮作1~2年。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即开始喷药预防,苗期喷药2次,结荚期1~2次,每次间隔5~7天。药剂可选用80%代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基腐病 (又叫豆角立枯病):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豆角种子、种芽和子叶。苗期危害,习起苗前烂种和刚出土幼苗染病。未出土前危害种子、种芽和子致病部变褐腐烂。

锈病

发病症状:

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主要是对叶片产生危害,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豆荚。发病初期叶片下面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有时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

发病因素:病原来自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孢子堆。病原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侵入植株,可借助风雨、昆虫或灌溉进行传播,引起频繁侵染。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低洼、排水不良及豆角种植密度大或植株徒长、通风透光差,氮肥使用过量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华生战锈(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20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病情严重时可加大用药量,不影响作物生长。防治锈病一定要先做好环境调控,控制好田间或者棚内湿度,才是最好的防治方法才是防治锈病的关键基础,然后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才能够很好的止住锈病的蔓延。

枯萎病

发病症状:植株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其维管束组织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粉红色霉层。

防治方法:不要在同一块土地连作,至少应该两年轮作,而且轮作的作物不能是豆类。在发病的时候,要尽快喷药防治,可使用多菌灵药物喷洒,每周用药一次,连续使用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