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根肿病
白菜根肿病是一种由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十字花科植物的根部,导致根部形成肿瘤。以下是关于白菜根肿病的详细信息和防治措施:
发病症状
根部肿瘤:
主根或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形状不规则,初期瘤面光滑,后期表面粗糙、龟裂,并可能感染其他病菌而腐烂。
生长受阻:
根部肿瘤导致营养吸收传导受阻,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叶片发黄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
初期症状不明显:
发病初期地上部症状不明显,主要危害根部,导致主根或侧根出现肿瘤。
侵染循环
越冬和越夏: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传播途径:
游动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
土壤条件:
病菌在酸性土壤中繁殖力较强,土壤pH值在5.4-6.5时发病最严重。
防治措施
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避免连作。
土壤处理:
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一般亩施石灰粉75-100公斤,或在发病初期用15%石灰乳灌根。
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品种,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防止种子带菌。
清除病株:
及时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防止病害扩散。
药剂防治:
在播种前使用50%福帅得悬浮剂处理土壤,发病后可以使用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灌根。
综合管理
土地平整和排灌:
注意土地平整和排灌,防止灌溉后长时间田间积水,使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及厩肥,避免施用酸性强的化肥。
适时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抵抗力。
药剂预防:
在病害初期及时使用药剂防治,如75%五氯硝基苯每亩1.5-3公斤,栽培前条施畦面。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白菜根肿病的危害,保障白菜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