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叶斑病
芋头叶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芋头的叶片。以下是芋头叶斑病的详细症状、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方法:
症状
初期病斑为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细小斑点,横径1-3毫米不等,后转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具黄色晕圈。
后期病斑中间变为灰白色,四周黑褐色,病部易穿孔。
发病叶片病斑数量较多,病症一般不明显,严重时数个病斑可相连合为暗褐色小斑块,潮湿时触之有质粘感。
发生特点
病原细菌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或粘附在球茎表面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随时可以侵染寄主。
病菌借助于雨水溅射传播,雨水多的年份发病多,且易在雨后发病。
防治方法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发现有少量的病株时及时将其拔除带出田间,并对病穴做好消毒措施。
药剂防治:在病情初期,芋株接近封行时,及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可选用的药剂包括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8%菌克毒克水剂800-1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0.5:1:100倍式波尔多液。
合理密植:选用无病种芋或从无病或轻病地选留种芋,播种前晾晒2-3天,避免芋地多年连作,最好能水旱轮作。栽培中,种植过密、氮肥过多或缺肥,发病亦重。采用高垄单行种植,以3000株/亩为宜,宜深栽。
及时排水:遇雨要及时清沟排水,尤其是梅雨季,防止渍害发生,可有效减少芋污斑病、软腐病、疫病等病害的发生。生长后期要控制肥水,避免新叶旺长,延后成熟,影响芋头的产量及品质。
加强管理: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基肥可增施有机肥、过磷酸钙,追肥可追草木灰、硫酸钾等,草木灰还具有降湿作用,也可在生长中后期结合防病虫加入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有利于减轻该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芋头叶斑病的发生,保障芋头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