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中的淀粉
米饭中的淀粉是一类 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消化过程中,米饭中的淀粉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进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根据其结构和消化速度,淀粉可以分为三类:
快消化淀粉 :在小肠内20分钟内可以被消化吸收,如烤马铃薯、熟香蕉等。慢消化淀粉:
在小肠内20~120分钟可以被消化吸收,如天然玉米淀粉。
抗性淀粉:
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不会转变为糖分,具有一定的控糖作用。抗性淀粉存在于种子、谷物以及放凉冷却后的某些主食当中,例如冷米饭。
米饭中的淀粉含量大约是65%-72%,而面的淀粉含量大约为63%-65%。不同品种的大米(如粳米和籼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不同,这导致了米饭的口感差异。粳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通常在8%到20%之间,煮出来的米饭口感较硬;籼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一般在23%-27%左右,因此籼米的米饭通常更加柔软和黏糯。
米饭中的淀粉在趁热吃时,主要表现为快消化淀粉,会迅速被消化吸收并升高血糖。而放凉后的米饭中抗性淀粉含量增加,虽然可能达不到显著控制血糖的效果,但有助于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
建议
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可以选择低直链淀粉、高支链淀粉的大米,并且尽量选择放凉后食用,以增加抗性淀粉的含量。
然而,放凉后的米饭可能对消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放凉后的米饭来控制血糖。
综合考虑,选择用粗粮(如全麦、糙米等)作为主食,可能是一个更为健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