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植金针菇技术方法

立体种植金针菇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立体栽培

将菌袋解去扎口并松开塑膜,然后进行码垛,两头出菇,一般可码6~10层甚至更高。

床架栽培

适用于反季节栽培及工厂化生产,菇农小批量栽培时也可参考。采用折底塑袋装料,单头接种、单头出菇,可密集排放于栽培层架上,直立出菇。

畦式栽培

适宜菇棚面积大、环境较好的栽培,一般多在一潮菇采收后进行。

金针菇墙式立体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配方

棉籽壳33.5公斤、麸皮10公斤、麦草5公斤(切成2-3厘米长)、过磷酸钙0.5公斤、糖0.5公斤、石膏粉0.5公斤、硫酸镁0.1公斤。

棉籽壳20公斤、木屑15公斤、麸皮8.5公斤、菜籽饼5公斤、糖0.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石膏粉0.5公斤、硫酸镁0.14公斤。

棉籽壳33.5公斤、甘蔗渣7.5公斤、麸皮7.5公斤、糖0.5公斤、石膏粉0.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硫酸镁0.1公斤。

装料、灭菌、接种

装料前均匀拌料,料含水量以手紧握指缝中有水珠为宜。盖膜,堆闷1-2天即装袋,选用17厘米×50厘米聚乙烯套筒袋,装料25厘米左右,两端袋口留12-13厘米,压平料面,收拢袋口弯折,用塑料绳扎紧留活结。装料必须上下粗细松紧一致。装好料及时灭菌,避免久置发酵产酸。常压下灭菌宜10小时,当温度自然冷却到30℃以下时即可取袋接种。接种量不宜过大,一般以3%-5%为宜,操作要求娴熟,迅速,严防杂菌感染。

发菌管理

接种法,将菌袋移入发菌室堆放发菌,堆高1-1.5米,室温控制在18℃。要定时翻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CO2浓度过高,菌丝长势较弱,影响产量。

菌墙建制

栽培室宽3米,单行纵向堆袋,可并列4行,堆高以不倒为原则,外面两行可靠近菇房墙面,袋口向外;中间两行袋底相对,保持50厘米行距,袋口与对面菌墙相对,中间留80厘米人行道,一间菇房有两个墙面相对的出菇小区。在小区的中央每隔3-5米吊装一只15瓦以下的白炽灯泡,作为诱导光源。如专用塑料棚控制小气候CO2浓度,在菌墙面前方25-30厘米处拉一根铁丝,供悬挂塑料薄膜用。菇房门窗均需专用的遮光措施。

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采用17-18厘米的塑料筒栽培,减少杂菌感染,提高菇蕾质量和出菇率。

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

将灭菌时间由10-12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以确保纯菌率。

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

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卧式摆放四层左右发菌,以提高菇房面积利用率。

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

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及时解袋,防止菇体弯曲生长。

红光照诱导

在菇房内安装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诱导金针菇子实体向着光源方向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些技术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栽培环境和需求。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并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