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因此,建议使用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
灭菌方法
培养料以常压灭菌为好,因为维生素B1不耐热,在120摄氏度以上容易分解。可将灭菌时间由10-12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以确保纯菌率。
出菇方式
将传统的立式出菇改为卧式两头出菇。在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卧式摆放4层左右发菌,这样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30%以上。
控制解袋时间
为控制解袋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需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袋内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性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
栽培材料
主要以棉子壳、麸皮、玉米芯和米糠等为主,约占总量的90%,其他辅料包括玉米粉、过磷酸钙、碳酸钙占10%。栽培料含水量调节至60%~65%。
接种与培养
采用机械拌料和装瓶,每瓶装入原料850克,表面压实,在瓶中间打一孔,并盖上过滤盖。将培育好的菌种在无菌状态下采用机械自动接种,接种量为10克/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条件下,对接种后的菌瓶在暗室中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后进行搔菌操作,然后进入催蕾室进行催蕾。催蕾室温度为白天13℃~14℃,晚上10℃~12℃,相对湿度90%,时间为8天左右。完成催蕾后,送入抑菌室进行抑制培养,温度3℃~5℃,相对湿度80%~85%,时间5~7天。之后进行适当的光照处理,提高子实体品质。
环境控制
金针菇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菇房的温度和湿度,为金针菇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例如,在金针菇生长初期,可以使用高氮的水溶肥以促进其快速生长;而在生长中期和后期,则可以使用高磷、高钾的水溶肥,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施肥与水分管理
在金针菇的培育过程中,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可以选择市面上专为食用菌设计的水溶肥,如POPO鱼蛋白叶面肥,以满足金针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定期检测土壤的营养成分,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