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杆开裂
苦瓜杆裂纹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生理性裂口 :由于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瓜条生长快,导致白天高温、夜间低温的情况下出现“紧皮”现象,瓜条内外生长速度不一致,容易出现裂口。蔓枯病:
苦瓜染上蔓枯病后,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瓜条生长缓慢,造成瓜条短粗和裂果。病部初生水渍状小圆点,逐渐变为黄褐色凹陷斑,后期病斑中央出现裂口,并伴有黑色小粒点。
病毒病:
受到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危害而染上病毒病,发病后造成裂果。
高温多雨天气:
在高温、强光、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下,苦瓜表面出现“紧皮”现象,遇到风雨袭击,使果实内的果肉迅速膨大,将果皮涨裂,裂口多在受强光、高温为害重的一面。
缺硼:
缺硼会导致花芽分化不良,授粉不均而导致畸形果,硬化果的出现,苦瓜果实出现纵向木栓化条纹,遇气候高温忽降雨变化极易导致裂果。
成熟后收获晚:
成熟的苦瓜表皮变成橙黄色,往往开裂,露出金黄色或金红色的瓜瓢。这是苦瓜的生长生理现象,为的是裂开传播种子。
生理危害:
植株生长不协调,生育前期因缺水、低温等因素导致生长缓慢,外部细胞老化;后期温度升高、水分充足时,茎杆内部细胞开始快速生长,导致内外生长速度不协调,进而引起裂杆。
病害引起的裂秆:
由蔓枯病、黑星病、菌核病、枯萎病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茎秆开裂,易于辨别,伴随出现黄色或褐色胶体,同时一般裂杆时会有细菌性病害混发。
防治建议
谨慎喷药,减少三唑类药剂的使用,喷洒膨大素、细胞分裂素等提高表皮活性。
严防棚室内小环境的剧烈变化,及时根据土壤墒情浇水施肥,保持棚内通风良好。
及时治疗蔓枯病等病害,防止病害扩散。
注意调控温度,避免昼夜温差过大。
补充硼钙元素,防止因缺硼导致的裂果。
成熟后及时采收,避免因收获过晚导致的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