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白锈病的病源特征是
菠菜白锈病是由 西方白锈菌(Albugo occidentalis G.W.Wilson)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侵染菠菜的叶片,导致叶片出现白色疱状小脓疱,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导致叶片黄枯。
病源特征
病原体:
西方白锈菌(Albugo occidentalis G.W.Wilson),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
圆柱状,大小40×12微米。
孢子囊:
盘状,中腰膜较厚,大小14~20×8~16微米。
卵孢子:
球形,直径50~60微米,浅黄色至褐色,矮网纹密,网眼2微米左右,生在叶内。
孢子堆:
生在叶背,边缘不规则或圆形,有的融合,大小1~3微米,浅黄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病菌通过孢子囊借气流辗转传播,完成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
发病条件:
病菌在0~25℃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故此病多在纬度或海拔高的低温地区和低温年份的低温季节发病重。
防治措施
选用无病种子:
如未包衣的种子须用拌种剂进行灭菌处理。
清除病残体:
菠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防治害虫:
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