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颈基腐烂病

西红柿颈基腐烂病是一种 主要危害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的土传病害。该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可以在土中生存2-3年。病菌通过土壤、水、农具等途径传播,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侵染植株。

症状

初期症状:病部初呈暗褐色,后绕茎基或根茎扩展,导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

后期症状: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整株枯死。

发病规律

越冬: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的形式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

传播:病菌借助浇水、风力、农事操作等传播。

环境条件:菌丝体在13~42℃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4℃;土壤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的抗耐品种。

培育无病壮苗

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浸种30分钟,然后进行催芽播种。

加强苗床管理,适时定植,防止苗龄过长。

土壤处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深耕,在夏季进行高温闷棚处理。

使用氰氨化钙、威百亩等土壤消毒剂。

加强栽培管理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定植后浇水,切忌大水漫灌。

控制田间温度,防止地表温度过高灼伤茎部。

药剂防治

定植后至成株期发病,可用恶霉灵、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0%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等药剂喷淋茎基部。

发病初期可用根茎保与克菌康500倍液涂抹患部,也可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天达2116”粉剂3000倍液灌根。

建议

及时松土:

避免田间湿度过大,特别是在定植苗周围。

控制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尽量采用滴灌或喷灌,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加强通风排湿:在高温季节,加强通风排湿,降低田间湿度。

及时拔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防止病害扩散。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西红柿颈基腐烂病的发生率,保障番茄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