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如何长得
银耳的生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生长环境
野生银耳:生长在枯木上,通过吸收枯木的营养成长。
人工栽培银耳:可以使用木材和木屑袋料作为培养基,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方法让其生长。
栽培技术
段木栽培:
选择合适的栽培场所,搭建耳堂,耳棚的遮阳一般是在棚膜上加盖草帘或稻草;林下搭棚是在棚膜上飘一层遮阳网,以免漏进直射阳光。
准备耳木(即长有银耳子实体的段木),耳木架晒后进行接种及发菌培养管理,用电钻打穴接种,菌穴直径16mm(以往为10~12mm),株距4cm,行距12cm,每根用种量150~175g。
接种后,在阳光下起堆发菌,20d左右的增温培养效果好,发菌快,能抑制杂菌的发生,阴凉处发菌效果差。
袋料栽培:
用木屑制成栽培原料,银耳栽培现用配方含有适合比例的棉籽壳,麸皮,石膏粉,加水的量与干料的量是1:1~1.3。主料混均后加水,至终栽培料中含水量在55%~60%,pH在5.0~6.0之间。
灭菌后,袋内温度下降到室温后,可以接入菌种。人工控温控湿,为了防虫,在菌袋开头撕布时,再喷洒过农药。不久银耳就会大朵大朵密密匝匝地长出来,30天就可以收割。
环境调控
温度:银耳属中温性真菌,菌丝在16~30℃内均能生长,其中20~28℃生长正常,23~25℃生长最好,低于20℃或高于28℃菌丝纤弱。子实体分化的温度在16~28℃之间,低于16℃生长迟缓,高于28℃分化不良,最理想的温度应是22~25℃。
湿度:银耳在适湿的条件下菌丝才能定植,生长旺盛。所以要根据银耳在其生长各个阶段对湿度的不同要求,给予适当的水分,在过湿条件下银耳不易萌发成菌丝,而是以芽殖形式出现。
光照:强烈的直照光会不利银耳菌丝的萌发及子实体的分化,散射光能促进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分化。不同的光照对银耳子实体的色泽有明显关系,暗光耳黄子实体分化迟缓,适当的散射光,银耳即白品质也优。
采收
银耳在人工袋栽培中,一般30天就可以收割。采收时,先筛选,将黑色和黄色的蒂头进行修理,去蒂后,用清洗掉杂质,清洗沥干后摆架入灶去烘干。一般8斤鲜的才能采制1斤。
通过以上步骤,银耳可以在适宜的环境和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