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粉锈病
豆角锈病是一种由担子菌亚门真菌疣顶单胞锈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豆角的叶片、茎和叶柄。病原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通过气流等传播,成为初次侵染源,进而侵染豆角植株引发病害。
症状表现
叶片
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形状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约1毫米,通常从植株下部的老叶开始出现,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
中期: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黄褐色,病斑周围的叶片组织略微隆起,病斑中央颜色变深,呈现褐色至黑褐色,形状变得不规则,背面生出黄褐色的锈粉状物质。
后期:病斑进一步增多、扩大,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锈粉状物质,叶片逐渐枯黄、干枯,最后脱落,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茎和叶柄
发病初期出现淡黄色小凸起斑点,后扩大、颜色变深,表面出现锈粉状物质,严重时茎和叶柄变形,影响养分和水分运输,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整株死亡。
发病条件
温度:15 - 24℃。
湿度: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容易发病。
种植环境: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以及连作等情况,都会加重锈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