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0年代人吃螃蟹吗

上海70年代人确实吃螃蟹,但具体情况如下:

70年代的上海螃蟹情况

70年代,上海郊区的稻田里大闸蟹较多,但由于大量使用农药,蟹的数量已经减少。

水沟里能抓到螺丝(比田螺小),河里虾也不少,但小龙虾并不受欢迎,因为人们认为它没有肉且脏。

大闸蟹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

大闸蟹对于上海人来说,是秋天最美的食材之一,许多人喜欢在秋天吃大闸蟹,配上黄酒小酌。

虽然70年代的大闸蟹数量减少,但江浙地区的人们仍然能够较为容易地吃到大闸蟹。

经济条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当时只有经济条件较差的穷人会经常吃大闸蟹,因为大闸蟹相对便宜且容易获取。

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食材,如红烧肉和白米饭。

综上所述,70年代的上海人确实吃螃蟹,但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差的穷人会经常食用,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则可能选择其他更为精致的食材。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闸蟹的供应和消费情况也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