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焦枯病
芋头焦枯病是一种常见的芋头病害,主要影响茎部,导致枯萎或腐烂。以下是芋头焦枯病的一些关键信息:
症状表现
轻度症状:生长缓慢,老叶黄化迅速。
重度症状:生长不良,变为黄绿色,秋季提早干枯或茎叶倒伏,剥开球茎,皮层变红,严重时大块变为红褐色,造成干腐或中空。
发病规律
多在夏秋季发生,气温在28~30℃时易发病。
连作地栽培、地下害虫多、管理粗放、土壤过干或过湿时发病严重。
传播途径
病原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被害的残体上存活或越冬,种球内越冬的病原随第二年栽芋引起发病,球茎中母芋带菌率高,子芋次之,孙芋最低。该病不仅在田间侵染蔓延,贮运期间也可扩展。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必要时种芋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芋30分钟,晾干后直接播种。
农业防治:从无病地或无病株上留种,选用无病种芋,最好用孙芋或子芋,尽量少用母芋。实行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采用高畦或起垅栽培,南方畦面铺稻草或麦秸,以降低地温。
药剂防治:在芋头枯萎病发病初期喷施药剂,药剂可用多菌灵400倍液、瑞苗清800倍液、链霉素400×10^-6液或10000×10^-6液等。
建议农户在种植芋头时,注意以上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以减少芋头焦枯病的发生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