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这个词的来源
奶油(Cream)是指 从牛奶中提取的黄色或白色脂肪性半固体食品。以下是关于奶油一词来源的详细解释:
早期历史
奶油一词最早出自《史记·韩非子列传》,其中有“奶油之疾,君子不食”的说法,意思是奶油是一种不健康的食品,君子不会去吃。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指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重视内在的人或事物。
制作方法的演变
在19世纪末期,人们开始采用将牛奶在阴凉处隔离24小时,然后用长柄勺从表面撇去浓缩的脂肪的方法来制作奶油。
古代印度人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奶油的原始制作方法,通过静置生牛乳使其自然分离出奶油。
工业化生产
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通常使用离心机从牛乳中提炼出奶油。这种方法可以更高效地分离出脂肪含量较高的上层物质,从而得到奶油。
定义和分类
根据现行标准,奶油是指以乳脂肪和/或植物油脂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具有脂肪性状的一类产品。按原料来源不同,奶油可分为乳脂奶油、植脂奶油和混脂奶油。
国标中的“奶油”(也叫黄油,butter)则是以乳和(或)稀奶油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脂肪含量≥80.0%的产品。
综上所述,奶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制作方法和定义随着时间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