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叶霉病咋治

豆角叶霉病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种子处理

种子播前应先在阳光下晒2~3天,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以清除种子内外的病菌,取出后在冷水中冷却。

用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取出种子后用清水漂洗几次,晒干催芽。

或者可以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加水混匀后可拌种,包衣后播种。

合理密植

建议豇豆株距控制20公分左右,行距控制在60公分左右,以保证豆角株间通风良好,减少叶片潮湿时间的积累,从而降低霉菌的侵染机会。

肥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等,保证豆角所需营养,提高豆角植株抗病性。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晴天上午浇水,避免浇水后遇阴雨天。

摘除老叶

及时摘除下部老、黄、病叶,增强通风透光。定植密度不要过高,及时整枝打杈、绑蔓,豆角结荚后要将下部老叶摘除。

化学防治

在叶霉病发生以后,推荐用药方案:

50%氟啶胺1500倍+40%苯甲·醚菌酯1500倍

75%肟菌酯·戊唑醇2000倍+30%嘧霉胺1000倍

在发病初期,间隔3—5天连喷两遍,即可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

在栽培时可以选择具有抗病性的豆角品种,这样可以降低豆角叶霉病的发生几率。

合理轮作

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播种前可用55-60摄氏度的温水浸种15-20分钟灭菌,随即用新高脂膜浸种24小时,并在地表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灭播种前土壤、种子中的病菌。

及时清除病害

当发现豆角叶片出现霉斑时,及时将受病害的叶片剪除,减少霉菌的来源,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豆角叶霉病的发生,保障豆角的生长和产量。也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