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豆角虫

长豆角虫,也被称为豇豆荚螟,是一种常见的豆角害虫,主要危害豆科作物,如豆角、菜豆、豌豆、大豆和绿豆等。以下是有关长豆角虫的详细信息:

生活习性

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24~26毫米,暗黄褐色。成虫具有趋光性,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在花器、豆角或卷叶中。

:散产于嫩荚、花和叶柄上,孵化后初孵幼虫会蛀入嫩荚或花取食。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体黄绿色。幼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躲在花或荚内,夜间出来活动。幼虫期8-10天,蛹期5-10天。

危害特点

落蕾、落花和落荚:幼虫蛀食豆类的蕾、花和嫩荚,导致大量落蕾、落花和落荚。

蛀食豆粒:中后期幼虫钻入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豆荚畸形,食用价值降低。

卷叶和蛀茎:幼虫还可卷叶和蛀茎为害。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防止转移为害。

冬、春多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可使入土结茧幼虫死亡。

冬季深耕土壤,使幼虫冻死或被鸟啄食,以减少越冬虫源。

物理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