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豆角枯萎
长豆角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土传病害,其症状包括:
叶片症状
下部叶片首先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叶片边缘尤其是叶尖部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终导致整株萎蔫死亡。
根茎症状
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维管束组织变褐,严重时外部变黑褐色,根部腐烂,并在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生长受阻
豆角生长速度减缓,结荚减少,进入花期后病株先呈萎蔫状,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则全天萎蔫甚至枯死。
发病原因
豆角枯萎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主要侵害茎基部维管束。病菌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堵塞维管束导管并分泌有毒物质,破坏寄主正常吸收输导机能,导致养分水分转运受阻。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豆角种子,并进行叶面肥浸种,以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土壤改良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饼肥、氮磷肥与消石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病害发生。
轮作
实行3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与禾本科作物进行水旱轮作,以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5%恶霉灵可溶剂1500倍液等药剂喷施,遏制病害传播。
及时移除病株
发现病株后应及时移除,避免病害扩散到其他健康植株。
保持通风和排水
保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减少湿度,有助于减轻病害。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长豆角枯萎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豆角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