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药翻译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药品的购买与使用是人们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在药品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以下是一些买药翻译中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一、药品名称翻译误区

  1. 音译与意译混淆

在药品翻译中,音译和意译是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音译是将原语言的发音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而意译则是根据原语言的意思进行翻译。在药品名称翻译中,音译和意译的混淆会导致误解。

例如,将“阿莫西林”音译为“Amoxicillin”,虽然发音相近,但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简称,正确的翻译应该是“Amoxicillin Capsules”(阿莫西林胶囊)。


  1. 省略剂量和规格

在药品名称翻译中,有些翻译者会省略剂量和规格,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误解。例如,将“10mg”翻译为“10mg tablet”,虽然意思相近,但省略了“tablet”一词,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10mg”是指10毫克的药片,而实际上可能是指10毫克的药物含量。

二、药品说明翻译误区

  1. 翻译不准确

在药品说明翻译中,翻译不准确是常见的误区。例如,将“不良反应”翻译为“adverse reactions”,虽然意思相近,但“adverse reactions”更侧重于指不良反应,而“side effects”则更侧重于指副作用。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side effects”。


  1. 翻译过于冗长

有些翻译者在翻译药品说明时,为了追求语言的优美,将原本简洁的句子翻译得过于冗长,导致消费者难以理解。例如,将“请勿与酒精同服”翻译为“it is strictly forbidden to take this medicine with alcohol”,虽然意思相同,但后者过于冗长,不利于消费者理解。

三、药品包装翻译误区

  1. 翻译错误

在药品包装翻译中,翻译错误是常见的误区。例如,将“儿童用药”翻译为“children’s medicine”,虽然意思相近,但“children’s medicine”更侧重于指儿童专用的药物,而“children’s medication”则更侧重于指儿童用药。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children’s medication”。


  1. 翻译遗漏重要信息

在药品包装翻译中,有些翻译者会遗漏重要信息,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例如,将“孕妇禁用”翻译为“not for pregnant women”,虽然意思相近,但遗漏了“禁用”二字,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孕妇可以使用该药品。

四、药品广告翻译误区

  1. 过度美化

在药品广告翻译中,有些翻译者为了吸引消费者,会过度美化药品的效果,导致消费者对药品产生误解。例如,将“疗效显著”翻译为“remarkable effects”,虽然意思相近,但“remarkable effects”过于夸张,容易误导消费者。


  1. 信息不完整

在药品广告翻译中,有些翻译者为了追求语言的优美,会省略一些重要信息,导致消费者对药品产生误解。例如,将“需遵医嘱”翻译为“take as directed”,虽然意思相近,但“take as directed”没有明确指出需遵医嘱,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可以随意服用。

总之,在药品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药品时,也要提高警惕,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和广告,避免因翻译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医药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