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申报翻译中需要注意哪些术语?

在药物申报翻译中,准确性和专业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审批和上市,还涉及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在进行药物申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术语:

一、药物名称

  1. 国际非专利名称(INN):药物的国际非专利名称是国际上通用的药物名称,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在药物申报翻译中,应确保将INN翻译准确无误。

  2. 商品名:商品名是制药企业为推广其产品而注册的名称。在翻译商品名时,应尊重原名称的文化内涵,避免产生歧义。

  3. 化学名:化学名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的,具有唯一性。在翻译化学名时,应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药物分类

  1. 按作用机制分类:如抗生素、抗病毒药、抗肿瘤药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药物的作用机制。

  2. 按治疗领域分类:如心血管药、神经系统药、消化系统药等。在翻译时,应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药物成分

  1. 活性成分:药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活性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2. 辅助成分:药物中的非活性成分,如填充剂、稳定剂等。在翻译时,应列出所有辅助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四、药品规格

  1. 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药物的剂型。

  2. 规格:药物的剂量单位,如片剂规格为0.25g、胶囊剂规格为0.5mg等。在翻译时,应确保规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用法用量

  1. 服用方法:如口服、注射、外用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药物的服用方法。

  2. 用量:药物的剂量,如每次0.5g、每日3次等。在翻译时,应确保用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六、禁忌症

  1. 禁忌人群:如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禁忌人群。

  2. 禁忌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禁忌疾病。

七、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不良反应的名称和症状。

  2. 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严重不良反应的名称和症状。

八、注意事项

  1. 特殊人群用药:如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2.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合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在翻译时,应准确表达药物相互作用的名称和影响。

总之,在药物申报翻译中,需要注意以上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还应关注以下方面:

  1. 翻译风格:确保翻译风格与原文一致,避免出现歧义。

  2. 文化差异: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3. 法律法规:熟悉目标国家的药品法律法规,确保翻译内容符合要求。

  4. 专业术语库:建立药物申报翻译的专业术语库,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5. 术语审校:在翻译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术语审校,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申报翻译的质量,为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审批和上市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北京医疗器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