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菜根病
青菜菜根病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青菜作物的根部。以下是青菜菜根病的一些关键信息:
发病症状
根部发病,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基部叶片变黄萎蔫呈失水状,严重时枯萎死亡。
主根、侧根和须根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主根肿瘤大如鸡蛋,数量少。侧根肿瘤很小,圆筒形或手指形。须根肿瘤极小,如同高梁粒,往往成串,多达20余个。
肿瘤表面开始光滑,后变粗糙,进而龟裂。根部受害后可影响地上部分生长,使叶色变淡,生长迟缓,严重时出现萎焉状,以晴天中午明显。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散落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
病害发生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温度、降雨和土壤均有关系。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宜发病的环境温度为19-25℃,相对湿度70%-98%以上,土壤pH5.4-6.4。
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苗期至成株期,发病潜育期10-25天。十字花科蔬菜各生育时期均会感染根肿病,以苗期感染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防治措施
土壤消毒:在播种或者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或者在定植穴内提前灌入预防的药剂。推荐使用30%霜霉噁霉灵、多菌灵等药剂灌根。
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发病重的地块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最好。
清除病残体:蔬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根,深埋或烧毁,铲除田间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