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与河砂质量标准有哪些?

机制砂与河砂质量标准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以下是机制砂与河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机制砂质量标准

  1. 粒度组成

机制砂的粒度组成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1)0.15mm以下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0.15mm5mm颗粒含量应不小于50%;
(3)5mm
10mm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
(4)10mm以上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1. 砂的细度模数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3~3.0之间,具体数值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调整。


  1. 砂的含泥量

机制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1. 砂的含泥量不满足要求时的处理

当机制砂的含泥量超过3%时,应进行筛选、洗涤等处理,使含泥量降至要求范围内。


  1. 砂的有机物含量

机制砂的有机物含量应不大于0.5%,有机物含量是指砂中有机质颗粒的含量。


  1. 砂的氯离子含量

机制砂的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0.06%,氯离子含量是指砂中氯离子的质量分数。


  1. 砂的碱含量

机制砂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碱含量是指砂中可溶性碱土金属离子的质量分数。

二、河砂质量标准

  1. 粒度组成

河砂的粒度组成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1)0.15mm以下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0.15mm5mm颗粒含量应不小于50%;
(3)5mm
10mm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
(4)10mm以上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1. 砂的细度模数

河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3~3.0之间,具体数值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调整。


  1. 砂的含泥量

河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1. 砂的含泥量不满足要求时的处理

当河砂的含泥量超过3%时,应进行筛选、洗涤等处理,使含泥量降至要求范围内。


  1. 砂的有机物含量

河砂的有机物含量应不大于0.5%,有机物含量是指砂中有机质颗粒的含量。


  1. 砂的氯离子含量

河砂的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0.06%,氯离子含量是指砂中氯离子的质量分数。


  1. 砂的碱含量

河砂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碱含量是指砂中可溶性碱土金属离子的质量分数。

三、质量检测方法

  1. 粒度组成检测

采用筛分法,将砂样过筛,根据筛孔尺寸计算各粒级含量。


  1. 细度模数检测

采用筛分法,根据筛孔尺寸和各粒级含量计算细度模数。


  1. 含泥量检测

采用沉降法,将砂样在水中沉降,测定沉降后的泥量。


  1. 有机物含量检测

采用燃烧法,将砂样在高温下燃烧,测定燃烧后的灰分含量。


  1. 氯离子含量检测

采用滴定法,测定砂样中的氯离子含量。


  1. 碱含量检测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砂样中的碱含量。

总之,机制砂与河砂的质量标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砂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磨矿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