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制砂与湿法制砂在砂石粒度分布稳定性上有何区别?

干法制砂与湿法制砂在砂石粒度分布稳定性上的区别

砂石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其粒度分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干法制砂和湿法制砂是两种常见的砂石生产方式,它们在砂石粒度分布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将从干法制砂和湿法制砂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选择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砂石生产提供参考。

一、干法制砂

  1. 原理

干法制砂是将原料在破碎、磨粉等过程中,不添加水分,直接将原料磨成细粉。在磨粉过程中,原料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产生热量,使原料颗粒表面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原料的粘结力,使其易于分离。


  1. 工艺流程

(1)原料破碎:将原料进行初步破碎,使原料颗粒尺寸达到一定的范围。

(2)原料磨粉: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磨粉,使其达到所需的细度。

(3)筛分:将磨粉后的原料进行筛分,将不同粒度的砂石分离。

(4)清洗:对筛选出的砂石进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

(5)干燥:将清洗后的砂石进行干燥,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率。


  1. 设备选择

(1)破碎设备:如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

(2)磨粉设备:如球磨机、雷蒙磨等。

(3)筛分设备:如振动筛、圆振动筛等。

(4)清洗设备:如螺旋洗砂机、滚筒洗砂机等。

(5)干燥设备:如沸腾床干燥机、烘干机等。


  1. 影响因素

(1)原料性质:原料的硬度和粘结力会影响磨粉效果和筛分效果。

(2)磨粉设备:磨粉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性能对砂石粒度分布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3)筛分设备:筛分设备的筛孔尺寸和振动方式会影响筛分效果。

(4)清洗和干燥设备:清洗和干燥设备的性能会影响砂石的含水率和杂质含量。

二、湿法制砂

  1. 原理

湿法制砂是在原料破碎、磨粉等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水,使原料颗粒表面形成水膜,降低原料的粘结力,提高磨粉效果。


  1. 工艺流程

(1)原料破碎:将原料进行初步破碎,使原料颗粒尺寸达到一定的范围。

(2)原料磨粉:将破碎后的原料加入水,进行磨粉。

(3)筛分:将磨粉后的原料进行筛分,将不同粒度的砂石分离。

(4)清洗:对筛选出的砂石进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

(5)脱水:将清洗后的砂石进行脱水,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率。


  1. 设备选择

(1)破碎设备:如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

(2)磨粉设备:如球磨机、雷蒙磨等。

(3)筛分设备:如振动筛、圆振动筛等。

(4)清洗设备:如螺旋洗砂机、滚筒洗砂机等。

(5)脱水设备:如离心脱水机、真空脱水机等。


  1. 影响因素

(1)原料性质:原料的硬度和粘结力会影响磨粉效果和筛分效果。

(2)磨粉设备:磨粉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性能对砂石粒度分布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3)筛分设备:筛分设备的筛孔尺寸和振动方式会影响筛分效果。

(4)清洗和脱水设备:清洗和脱水设备的性能会影响砂石的含水率和杂质含量。

三、砂石粒度分布稳定性区别

  1. 粒度分布范围

干法制砂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宽,容易产生过细或过粗的砂石。湿法制砂的粒度分布范围较窄,有利于提高砂石的质量。


  1. 粒度分布稳定性

干法制砂的粒度分布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原料性质、设备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湿法制砂的粒度分布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提高砂石的质量。


  1. 砂石质量

干法制砂的砂石质量较差,含水率和杂质含量较高。湿法制砂的砂石质量较好,含水率和杂质含量较低。


  1. 生产成本

干法制砂的生产成本较低,但砂石质量较差。湿法制砂的生产成本较高,但砂石质量较好。

综上所述,干法制砂与湿法制砂在砂石粒度分布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以提高砂石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选矿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