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执行要点是什么?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采用机械破碎、筛分等方法从岩石、矿渣等硬质材料中生产的砂。在建筑行业,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因此,机制砂的含泥量控制至关重要。以下是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执行要点:
一、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 行业标准:《建筑用机制砂、石》(JG/T 244-2011)
二、含泥量定义
含泥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包括黏土、粉土、有机质等。
三、执行要点
- 采样与检验
(1)采样:按照《建筑用砂》标准规定,从不同部位、不同时间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检验:采用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含泥量测定。
- 标准限值
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含泥量限值如下:
- I类砂:≤3.0%
- II类砂:≤5.0%
- III类砂:≤10.0%
- 采样与检验方法
(1)采样:按照《建筑用砂》标准规定,从不同部位、不同时间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检验:采用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含泥量测定。
具体方法如下:
1)筛析法:将样品置于标准筛上,用一定速度的摇筛机进行筛析,然后收集筛下的细颗粒,烘干称重,计算含泥量。
2)水洗法:将样品置于水中,用搅拌器搅拌,使细颗粒悬浮,然后过滤,收集滤液,烘干称重,计算含泥量。
- 质量控制
(1)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料、设备、工艺等环节,确保机制砂的质量。
(2)出厂检验:出厂前,对机制砂进行含泥量检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储存与运输: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防尘,避免含泥量增加。
- 检测与整改
(1)检测:定期对机制砂进行含泥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2)整改:如发现含泥量超标,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 技术措施
(1)优化生产工艺:通过优化破碎、筛分等工艺,降低含泥量。
(2)选用优质原料:选用含泥量低的原料,从源头上控制含泥量。
(3)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其对含泥量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四、总结
机制砂含泥量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执行上述标准执行要点,有助于提高机制砂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机制砂含泥量符合标准要求。
猜你喜欢:锂矿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