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的排放标准有哪些?

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机溶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有机溶剂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有机溶剂排放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有机溶剂排放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有机溶剂的定义

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能溶解其他有机物质或部分无机物质,且沸点低于250℃的液体。有机溶剂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二、有机溶剂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

  1. 1983年,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首次对有机溶剂排放进行了规定。

  2. 1996年,我国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有机溶剂排放的标准。

  3. 2003年,我国颁布了《有机溶剂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对有机溶剂排放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4. 2015年,我国对《有机溶剂排放标准》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了有机溶剂排放标准。

三、有机溶剂排放标准的主要内容

  1. 排放限值

《有机溶剂排放标准》规定了有机溶剂排放的浓度限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具体限值如下:

(1)一级标准:≤0.1mg/m³

(2)二级标准:≤0.5mg/m³

(3)三级标准:≤1.0mg/m³


  1. 排放总量控制

有机溶剂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对有机溶剂排放总量进行限制,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1)新建项目:应执行一级标准,排放总量不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2)现有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执行二级或三级标准,排放总量不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1. 排放监测

有机溶剂排放监测是确保排放标准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按照《有机溶剂排放标准》的要求,建立监测制度,定期进行排放监测,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四、有机溶剂排放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 实施主体

有机溶剂排放标准的实施主体为各级环保部门。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有机溶剂排放的监管,确保排放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1. 监督措施

(1)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企业是否按照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2)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顿等。

(3)对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总结

有机溶剂排放标准是我国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有机溶剂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制定的。企业应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加强有机溶剂排放的监测和管理,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有机溶剂排放的监管,确保排放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